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近日提出的“全面社保改革有望激活10万亿美元(约70万亿人民币)内需市场”的论断,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层层涟漪。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内需不足、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,这一构想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吸引力,更承载着破解发展困局的现实期待。然而,70万亿内需市场的“蛋糕”能否真正被社保改革这块“酵母”激活,需要我们穿透数字迷雾,进行一场冷静而深刻的审视。
社保改革:撬动内需的“金钥匙”?
邢自强的核心逻辑是:通过构建更健全的社会保障网络,特别是大幅提升农民、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养老金水平(如从每月一两百元逐步提升至1000元),能够有效降低居民的“预防性储蓄”动机。当人们对未来养老、医疗等基本保障的焦虑得到缓解,自然敢于将更多收入用于当期消费,从而释放被压抑已久的消费潜力。
这一论断切中了中国经济的要害。长期以来,中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,其背后是对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未来支出的深度忧虑。尤其对于数亿农民和农民工而言,微薄的养老金难以支撑体面晚年,迫使他们不得不“勒紧裤腰带”存钱。邢自强测算,若改革成功,消费占GDP比重有望从不足40%提升至“十五五”末期的45%左右,形成约70万亿人民币的内需增量。这不仅能打破当前的“低物价循环陷阱”,更能提升企业盈利能力,改善就业和收入预期,形成“消费-增长-收入”的良性循环。
改革蕴含的巨大潜能
从理论层面看,社保改革激活内需的路径具有显著优势:
精准靶向“痛点”:直接瞄准最缺乏保障、储蓄倾向最高、边际消费倾向也最高的群体。给农民、农民工每月增加几百元养老金,其转化为消费的比例远高于高收入群体,对内需的拉动效应更为直接高效。
提升社会公平与稳定:大幅提升底层群体的保障水平,是缩小城乡差距、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举措。一个更公平、更有安全感的 society,其消费信心和意愿自然更强。
对冲外部风险: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、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,过度依赖外需风险陡增。通过社保改革激活内需,是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、增强经济韧性的核心抓手,能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。
优化经济结构:推动经济增长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向消费驱动转型,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70万亿内需市场的释放,将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内生动力。
跨越“理想”到“现实”的鸿沟
然而,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,绝非易事。70万亿内需市场的激活,需要跨越几道关键门槛:
财政可持续性的严峻考验:未来五年由中央财政出资,将数亿农民、农民工的养老金提升至千元水平,所需资金规模无疑是天文数字。这笔钱从何而来?是依赖财政赤字、增发国债,还是通过深化国企改革(如划转更多利润充实社保基金)、优化税收结构(如适时推出房地产税、遗产税)?任何单一渠道都难以承受,必须构建多元化、可持续的筹资机制。否则,寅吃卯粮可能引发新的财政金融风险。
改革设计的复杂性与系统性:社保改革绝非“发钱”这么简单。它涉及全国统筹、区域协调、制度公平、基金管理、经办服务等一系列复杂问题。如何确保资金精准滴灌到目标群体?如何避免新的区域不平衡?如何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、物价变动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?如何提升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效率以实现保值增值?这些都需要顶层设计的智慧和系统性改革的勇气。
“预防性储蓄”能否有效转化? 即使养老金水平提高,居民是否就一定会减少储蓄、增加消费?这还取决于其他关键因素:医疗、教育等领域的负担是否同步减轻?房价高企是否依然挤压消费空间?就业前景和收入增长预期是否真正改善?如果这些深层次问题得不到解决,居民的安全感难以根本提升,新增的养老金可能部分甚至大部分仍会流入储蓄账户,改革效果将大打折扣。
短期阵痛与长期收益的平衡:大规模财政投入短期内可能挤压其他领域的支出,或带来一定的通胀压力。改革带来的消费增长和结构优化是长期效应,如何平稳度过转型期,管理好预期,避免引发社会波动,是对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。
需“组合拳”与“持久战”
全面社保改革无疑是激活中国内需潜力、破解当前发展困局的关键一招,其指向的70万亿内需市场也绝非空中楼阁。它直指民生痛点,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,是提升社会公平、增强经济韧性的战略支点。邢自强的论断,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改革图景。
然而,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,这把“金钥匙”并非万能,且锻造与使用的过程充满挑战。70万亿内需市场的激活,不可能仅靠社保改革单兵突进。它必须是一场系统性、协同性的深刻变革:
财政端:需构建“开源节流”的可持续筹资体系,深化国企、财税改革,为社保基金提供源头活水。
制度端:需加快社保全国统筹,优化制度设计,提升公平性、可持续性和管理效率。
民生端:需协同推进医疗、教育、住房等领域的改革,切实降低居民在这些领域的刚性支出和焦虑感。
经济端: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稳定和扩大就业,提升居民收入增长预期,为消费增长奠定坚实基础。
全面社保改革是撬动内需的“支点”,但真正撬动70万亿的“地球”,需要的是以改革为引领、以民生为根本、以发展为目标的“组合拳”。这场改革注定是一场“持久战”,需要战略定力、系统思维和务实行动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将70万亿内需市场的潜力,真正转化为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澎湃动能,让发展的成果更公平、更可持续地惠及全体人民。这条路,虽难,却必须坚定前行。
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